书包如何轻起来?——34年不留家庭作业,学科质量还名列前茅,这所小学是怎么做到的?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朱永新:书包如何轻起来?
“减负”是个老问题,是教育的顽疾、痼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是因为其成因复杂。而越是复杂,就越需要仔细分析,牵住“牛鼻子”。——朱永新两会手记|春天的约会(十二)(全文附后)(《新学期,新起点——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减负”:
减负问题,这一次两会并且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不仅是热词,还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一定效果。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边都有一本账,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的。
这里我要说想清楚一些概念,一个是什么叫负担?我们讲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生存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负担,我们把它叫做负担。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必须付出的努力。
这一点我觉得在这我们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我们要减的是这个负担。
所以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我想减负这个事,不光是一个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我们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
第一个方面,首先是从学校减。这些年我们对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做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偏颇在哪里呢?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
所以这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渠道。
......
34年不留家庭作业,
学科质量还名列前茅,
这所小学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王莹
来源|人民日报
不留作业和提高成绩是否矛盾?沈阳铁路第五小学用34年实践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当众多家长奔跑在课外辅导班、为陪孩子写作业而焦虑时,这所小学三任校长坚持34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实施愉快教育改革试验,学生在兴趣引领下高效融入学习,在愉快教育理念下减负提质。
1、
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
“只有教不明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孩子。知识点就那么多,用不着留作业反复练习。”老校长张秀金说。
铁路五小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源于1984年。那时,学生负担很重,时任校长张秀金决定在全校推行减负,先搞了一个试点班。
方法很简单:向课堂要实效,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六个纬度三重境界》)
半年下来,试点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从此,全校一至六年级都不留家庭作业了。
实践课程走进中华饺子文化
“高效课堂”是采访中老师们提到的高频词。
“题海战术是一个误区,教师要把最精华的知识点浓缩到课堂上,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现任校长于莹说,教师要保证学生每一堂课、每一天、每一阶段所学的知识都能在课堂上全部吸收消化,这叫“三清”制度。
为实现“三清”,在铁路五小,教师把大量精力用在备课、教学交流上,保障教学的高品质。
五年级于淼老师来到铁路五小后,所有校领导集体听课,为她出谋划策,指导改进课堂教学,在2017“和平区好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她获高年级语文学科冠军。
为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学校每天下午开设一节15分钟微型训练课程。
从低年级的限时书写、限时记忆,到高年级的思维导图整理交流微型课程设置,使学生记忆、倾听、概括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极大改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4年来,铁路五小历任三任校长,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
对于现任校长于莹来说,坚持不留家庭作业所要承受的压力,这些年来只增不减:
虽然取消了小升初,但升学压力前移,家长对孩子期待更高,各类考试难度也不断提高,不留作业这一招还能否好用?
“只要教育理念正确,有决心坚持,‘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得以实现,就不需要家庭作业。”
从参加工作起就在铁路五小、从教26年的于莹探索“学生即未来”的教育主张,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儿童提供适切教育作为核心理念,制定了学校的教育策略和行动方略。(《核心素养形成的行动路径 ——习惯养成》)
动力航模社团让学生梦想成真
如今,铁路五小3个校区已有67个教学班,3100余名学生,仍然坚持全部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2、
学生放学之后做什么?
课后不留书面作业,学生回家后做什么?学校就完全不管了吗?
放学后,铁路五小二年级学生史殿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又一次投入到自己最喜爱的冰球训练场上。
他已练习冰球近一年,并在辽宁省冰球联赛上有过精彩表现。
史殿策同学在冰球训练中
两个小时的训练结束后,回到家里他首先打开电视,不是为了看动画片,而是收看整点新闻,临睡前,又看了一会儿班主任推荐的课外书《神奇的校车》。
在铁路五小,没有统一的书面作业,但每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放学之后的生活:读小说、做手工、练书法、跳街舞……
据介绍,为丰富学生课外活动,铁路五小推荐“有字书”和“无字书”。“
有字书”即传统书籍,通过定期推荐书籍,开设每周一小时阅读课,每月一次读书交流,每学期一次读书节等,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能力和品质。“(《如何激活孩子大脑?——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是运动、游戏、阅读》)
无字书”即新闻,通过引导学生每日阅读报纸、听广播、关注网络新闻等,并在每天晨读时进行学生自主“播”“评”“辩”新闻。
读书节图书交换小超市一片火热
学校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奥尔夫音乐、数字美术等20门必修课,成立了科技、艺术、健身、读书社、英语俱乐部等60多个选修社团,帮助孩子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研发卓越课程,创造卓越人生——班本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开发》)
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在校和课后生活,不让他们在“书山题海”中淹没。
3、
愉快教育让学生享用不尽
铁路五小四年级家长“天天爸爸”在2016年写给全体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开学寄语里说:
“学校的办学特点是不留作业、读书、播新闻,用好了这些特点,孩子的知识面和学习效率都会变得不一般。”
四年级学生李嘉熙原本学习成绩普通,有时会出现课堂表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情况。
加入学校创客空间社团一年来,他成为学习小组的核心成员和科技小明星。(《守望乡村里的一室梅花》)
他带领小组成员共同研究的创新作品——“便携一站式手机伴侣”已入围2018年沈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学校2013年毕业生王洪亮现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在2016年中考曾以744分(满分760分)的成绩名列全市第三名。在铁路五小的学习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高中的学习很紧张、很辛苦,每当遇到困难时,我总会想起小学的经历。
那时候阅读的大量书籍,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每天早上看新闻播报,让我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对政治等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家庭教育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
机器人社团受到学生欢迎
王洪亮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机器人社团,培养了我动手、创新、空间思维等多方面能力。
解答立体几何题有时都不用画图,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小学用乐高搭建的形体……
铁五的教育包含了太多对成长有用的东西,等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才慢慢显露,让我享用不尽。”
一路走来,疑虑和质疑声从未消失,但铁路五小初心不改,坚持探索愉快教育办学新举措。
不断推出微课程、科创课程、研学实践课程等新课程体系,并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
学生学科质量监测名列全区前茅,语文和英语学科成绩在全市试验区55所小学中名列第3名和第4名,近5年获省以上科技、艺术、体育等荣誉上百项。(《在乡村里的“中国小学”幸福穿越》)
于莹校长表示:
“身为基础教育人,我们将不断传承和发扬愉快教育减负提质的思想精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变革条件下的全新领域。
从学生学习力和学习习惯入手,着眼学生未来的无限可能,提升童年的生命质量。” (《如何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如何改掉一个坏的习惯?》)
朱永新两会手记|春天的约会(十二)
《书包如何轻起来?》
“减负”是个老问题,是教育的顽疾、痼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是因为其成因复杂。而越是复杂,就越需要仔细分析,牵住“牛鼻子”。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供不应求,是重要原因。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不够均衡,父母让孩子“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好学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使受教育的美好愿望,异化为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焦虑,纷纷将孩子送到县城、大城市的学校中去,导致了大班额的发生。
同时,社会上的用人观和分配制度也是重要原因。单位招聘有学历门槛,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博士生、硕士生,甚至限定学校的排名和档次;不同学历、不同背景的收入差距过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父母们的教育焦虑。
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的教育素养的相对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什么是好的教育?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分数,上一所好的学校?还是为了让人的发展更完善、更幸福,更好地成为自己?
当这些问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就容易被异化,异化为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异化为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评价自己的孩子的盲从。很多恐慌其实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因此,提升整个社会,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素养”,是当下最迫切的工作之一。
当然,学校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很多学校依然将关注点放在分数上、作业上、搞训练上,校外的培训和补习机构又没有摆正自身定位,未能做到和学校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需要,也都成了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找到原因,就要对症施治,系统推进。一方面,要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向去努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包括学校、校外辅导机构在内的多元教育主体定位清晰、相互补充、错位发展,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好的教育生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需求。
每一位老师、每一位父母也都能在承认孩子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鼓励孩子将自身价值和潜能充分挖掘,做到“真正发现孩子”。
随着整个社会教育素养的提升,随着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新的教育生态和学校形态的出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减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将成为现实。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